妊娠劇吐發生于妊娠早期至妊娠16周之間,多見于年輕初孕婦。一般停經40日左右出現早孕反應,逐漸加重,直至頻繁嘔吐,不能進食。嘔吐物中有膽汁或咖啡樣物質。嚴重嘔吐可引起失水及電解質紊亂,并動用體內脂肪,使其中間產物丙酮聚積,引起代謝性酸中毒;颊唧w重明顯減輕、面色蒼白、皮膚干燥、脈搏弱、尿量減少,嚴重時出現血壓下降,引起腎前性急性腎衰竭。
1.內分泌因素
(1)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癥狀出現與消失同孕婦hCG濃度變化相關。如葡萄胎患者hCG水平明顯增高,癥狀較重,流產后癥狀減輕、消失。但病情輕重與血HCG水平并不一定呈正相關。
(2)甲狀腺功能改變:妊娠劇吐患者60%有短暫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升高一方面是由于HCG濃度升高刺激甲狀腺分泌活性;另一方面甲狀腺分泌一種HCG變構體而更加刺激甲狀腺活性;颊邍I吐的嚴重程度與游離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素水平明顯相關。
2.與神經類型有關: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精神緊張型孕婦多見。 恐懼妊娠、精神緊張、情緒不穩、依賴性較強以及社會地位低下、經濟條件差的孕婦易患妊娠劇吐。
3.其他因素
(1)維生素缺乏:尤其是維生素B6缺乏可導致妊娠劇吐。
(2)過敏反應:已發現幾種組胺受體亞型與嘔吐有關,臨床上抗組胺治療嘔吐有效。
(3)幽門螺旋桿菌增多:與無癥狀的孕婦相比,妊娠劇吐患者血清抗幽門螺旋桿菌的IgG濃度升高。
(二)發病機制
1.妊娠劇吐與血中HCG水平增高關系密切。妊娠引起的血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急速升高 鑒于惡心、嘔吐等早孕反應發展和消失的過程恰與孕婦血中HCG值上升和下降的時間吻合;滋養細胞疾病、多胎妊娠等情況孕婦血中HCG值顯著更高,妊娠嘔吐程度亦較重,妊娠劇吐的發生率增加,但一旦妊娠終止(即使是劇烈嘔吐癥狀最重時),癥狀立即消失。但癥狀的嚴重程度個體差異很大,且不一定與HCG含量成正比。Goodwin等(1994)報道有妊娠劇吐者血漿總的HCG和β-HCG亞單位的濃度顯著高于無嘔吐癥狀的對照組。如今HCG的血漿濃度太高或上升太快已被公認是妊娠劇吐發病的一個主要因素。妊娠滋養細胞疾病和雙胎妊娠時并發妊娠劇吐者較多見,這一事實也與該學說相符。
2.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甲狀腺刺激
妊娠劇吐婦女伴發“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或“生化甲亢”(甲狀腺功能的生化指標升高)已有眾多文獻記載。Leunen等報道他們住院的妊娠劇吐病人中23%孕婦表現甲狀腺興奮,這種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不同于一般甲亢。其一,病人沒有經典的甲亢癥狀與體征,只是甲狀腺功能的生化指標升高(故人們稱之為“生化甲亢”)。其二是沒有甲狀腺抗體,不同于自身免疫性甲亢。
HCG有刺激甲狀腺活性的作用,在眾多研究中有體現。在早期妊娠,HCG水平高時就影響甲狀腺功能,在妊娠劇吐或滋養細胞腫瘤時,過高的HCG分泌可以引起甲亢,一般只是甲狀腺功能試驗異常而罕見有臨床表現者。
也有學者認為很可能HCG不獨立地參加妊娠劇吐的病因學,而可能是通過它刺激(興奮)甲狀腺的能力間接地參與妊娠劇吐的發生。
3.心身因素 心身因素(psychosomatic factors)或稱心理因素,一直被認為是妊娠劇吐的發病因素之一。臨床上觀察到有些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精神緊張的孕婦,妊娠劇吐多見,說明本病可能與大腦皮質和皮質下中樞功能失調,致使下丘腦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4.幽門螺桿菌與妊娠劇吐的關系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與妊娠劇吐的關系密切。而且都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妊娠劇吐的重要原因之一。
Hayakawa等(2000)通過對34例妊娠劇吐患者與29例對照組的血漿Hp抗體試驗相比較,病例組H.pylori IgG抗體陽性率是47.5%,而對照組是20.6%,P<0.0005;PCR揭示H.pylori基因組陽性率61.8%,而對照組為27.6%,P<0.000001,更進一步證實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是妊娠劇吐的重要病原因素。
除以上發病有關因素外,有幾個關于性別因素的報道,稱發現孕早期妊娠劇吐無論住院與否,新生兒女嬰的比例較高,是否性別的不同與妊娠劇吐的發生有某種關系尚不清楚。
概括地說,妊娠劇吐病因雖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但近十年來的研究結果使人們相信,妊娠劇吐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妊娠引起的激素改變合并同時存在的胃腸動力失調是主要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妊娠劇吐的一個誘發因素。妊娠劇吐的發病是生物學的、精神心理學的和社會經濟學的復合因素所引起的。